close

01.jpg

風塵僕僕來到遙遠的桃園

理由當然很多

但是千言萬語終歸一句話---->遊山玩水

然而既然叫「遊『山』玩水」

怎麼可以沒有『山』

所以這次安排了深入桃園復興的旅程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

桃園改制後,所謂復興區其實就是山區

像是網路上講的小烏來風景區、天空步道之類的都在這

 

不過我們今天安排的不僅是單單的自然景觀

還帶有「歷史」風情

噹噹~~~~舊百吉隧道就是今天行程重點啦

P_20160723_160707.jpg

只是沒想到還沒來得及進隧道

在園區入口就看見一個嬌客在門口迎接

P_20160723_160654.jpg

 

自古以來山脈、河流都常阻礙兩側人群的通行

為了交通的需要,也為了省時,所以往往鑿山、搭橋

而舊百吉隧道在日據時期作為溝通要道

從現場中我們不然發現其實它「鑿穿」的「山脈」並沒有特別「高大」

P_20160723_160936.jpg

山頭就離隧道頂不遠,壓根沒高多少

所以其實你若要用走的、爬的,甚至滾的(?)也是可以翻過去的

不過如果你身上還得帶著大包小包就有點吃力了

又如果你除了大包小包外還得帶上幾百斤的煤、一輛上百公斤重的台車

那我想你看到這山頭會想死吧……

 

所以就開鑿了舊百吉隧道

這目的主要是供台車通行使用

台車便道通行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運出產出的煤

後來連帶運人、運貨

下面這個是現場擺放的載人台車

P_20160723_161006.jpg

可想而知當初坐這個應該沒有很舒適

說穿了不過就是條下面有輪子的椅子

可是依照現場說明可以發現即使載人也還是有分等級

現場這個可還不是最糟的說

可見當時人們實在辛苦

 

我們都知道台車並沒有自身動力

需要靠人夫推、拉

所以當初爬山頭時,光台車就上百公斤,還要加上幾百斤的煤或貨物,甚至是客人,所以爬坡真的很累

客人這段路往往除了得自己下車步行外

有時候甚至得下車幫忙推

不推的話,雖說當地景色優美

P_20160723_163004.jpg

可萬一你這車服務的人夫真的推不動了,難道賭賭看自己會不會陪著台車一起滾下山?

當時的婦女也很勇敢又體貼、顧家

往往陪著丈夫一起推車過山頭

兩個人說笑間就這樣培養夫妻感情

等過了山頭再讓先生自己推太太則回家幫忙家務

是不是很溫馨?

 

然而隨著隧道的開通

P_20160723_161227.jpg

路程短多了,也不用再爬山,推著台車可省力、省時多了

 

原有的台車隧道在光復後就漸漸減少使用了

後來在原有的「舊」百吉隧道旁另外開了「新」百吉隧道

P_20160723_163246.jpg

更寬、更大,也更安全

此時百吉隧道方有「新」、「舊」之分

新百吉隧道雖然不通台車,但是可通汽、機車

使得了山兩側間的來往更加便利、安全

但是....人是種「歷史」情感的動物,各種文字、請願等「緬懷」類的舉動從來就是人與動物間差異的特質之一

所以桃園市政府決意整修舊百吉隧道並供人參訪

 

從整修後的舊百吉隧道隧道口我們可以看見筆直的軌道

P_20160723_160943.jpg

整條軌道一直鋪向隧道的盡頭

P_20160723_161141.jpg

隧道內照明良好,遊客其實也不算少,這張照片是我等了快十分鐘趕緊抓沒人空檔拍的

P_20160723_162801.jpg

 

隧道內濕氣很重,也很涼爽,與外面溫度相差至少三度

山頭的地下水會不斷地從上面、壁面滲出

所以在走道邊另設有溝渠

P_20160723_161707.jpg

一來可降低濕滑程度,二來可以減少隧道的損壞

否則就像這樣,隧道內沒有溝渠的另一邊壁面水泥難免有些崩壞

P_20160723_161233.jpg

雖說溝渠無蓋,但也不甚寬,成年人應該不至於跌倒

然而如果有孩童,小朋友腳小,家長應該要注意行走安全

 

當時的隧道應該是如同照片左邊的砂質地那樣

P_20160723_161248.jpg

右側的步道磚是現今為了行走方便鋪設的

 

其實我對隧道總有種特別的感覺

人生或許就像隧道,在黑暗中一個勁地往前,只因為時間逝去就如同隧道走過般無法從來

這一路有黑暗,卻也往往看到幾盞仰望的明燈,幾處低頭的光暈

P_20160723_162818.jpg

照著、伴著人生路,一路走到隧道底才看見陽光

P_20160723_161150.jpg

此時回首此生,方悟透一切,頓時豁然開朗,然而人生路也走到了盡頭

或許有輪迴?或許沒有?

宗教論實在太過玄妙,又有誰敢說出了盡頭接下來會有什麼?

 

所幸我們今天走的是舊百吉隧道,而不是漫漫人生道

出了隧道口不用煩惱有無來生還是輪迴

見到的只有另一番景色

陽光沁透綠意的美景

P_20160723_163004.jpg

P_20160723_163008.jpg

 


舊百吉隧道不是一個很大的遊點

但是是個倘有途經可以走走的地方

如果有小朋友來還可以來場歷史教學

是個可以參考的選擇

 

 

 

 

 

旅遊小資訊:

位置:桃園市復興區

參訪地:舊百吉隧道(七號省道從大溪往宜蘭方向過慈湖後約七、八公里注意右手邊,即在新百吉隧道旁)

建議參訪方式:隧道內僅能徒步,可將車輛停放隧道兩側路邊回車空地,如無法覓得空地可

所費參訪時間:建議約十五分鐘

停車場與便利性:有路邊空地停車場,但停車位僅約十餘位

商家常見消費類型:隧道往宜蘭的出口方向有小吃店類,但平日可能未營業
商家常見消費金額:數十元,視店家規定

門票或其他必要費用:無

週遭推薦景點或住宿之相關文章與資訊:

大溪慈湖遊客中心,人文點綴的湖光水色

02.jpg

嶄新。平價的奢華,流連忘返 桃花園飯店

桃0.jpgBK.jpg

arrow
arrow

    林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