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台,一個從山裡走出來的美地
她位於屏東縣東北的隘寮溪上游,藉著中央山脈與台東縣的卑南、金峰鄉為界
往西則為屏東的三地門鄉,往北則接高雄市的茂林、延平鄉,除了地勢起伏頗大外也是屏東縣唯一沒有平地鄉鎮市的山地鄉
當然也是標準的山地部落,根據鄉公所網站議會資料,境內似乎以魯凱族為主
如今我們就去一探這塊從山裡走出來的美地
當天去的時候天氣很冷
空氣都快結了層霜
所幸雲漸漸散去
氣溫逐漸回暖
散掉的雲霧等待著我們的是一片山谷的美麗
伴隨著小山鄉鎮中雞犬相聞的恬靜
其實說到霧台出色的地方鐵定會想到賞櫻
說真的這回來也似乎該不能免俗的地賞個櫻
只是……
來到這就被這山中小鎮給深深吸引住了
漫步在曲折迴腸的小徑
感受著陶淵般的山裡聚落
享受著山裡人的熱情
那溫暖與好客...真的會讓這一切的美走出了山裡
會讓你即使身在山外也會回憶
會讓這裡即使身在山中也會走入你心
於是就這樣不知自覺間耗掉了整個下午
櫻花……只好跟她說聲抱歉了
在這有間很可愛很美麗的小學
站在學校後方的半山腰看去覺得很棒
校園不大,就一個兼有操場的跑道以及一座籃球場
但是跟聚落完整得融合在一起
我想在這上學應該很幸福
兩分鐘就到家了
家裡跟學校應該是沒有什麼區隔的
或者……沒有區隔的不只是校園空間
連老師、家長間是不是也如此親密無隔閡?
聚落裡有很多濃濃的原鄉風
在這,會讓人不自覺地愛上這邊矮屋的樸實
漫步在小屋旁,漫步在小徑間,我們試著尋找驚豔的元素
在這原鄉的小小聚落,我們並沒有失望
或許過個轉角
或許是個山谷遠眺
同樣的眺望方向不妨讓我們望遠點,冷冬裡,群山的滄桑,配上遠方的白靄
我覺得很能洗滌心靈所載承的悶與重
在這,讓人暫且忘卻了都市的煩惱
整個神思都灌注在這一片天中
對面公路沿著山腰蜿蜒,宛如一條銀白絲帶
不知絲帶上往來的車輛載著是什麼?過年的喜氣、來年的願望,還是回家團聚的念頭?
載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是個歸宿,是個家
對面山菱線下那片梯田,不知道來春時會種些什麼?
不知田裡的小屋內有著什麼?一盆火、一爐暖菜再加一片歡笑,那天堂就在那鐵皮了不是?
忽然我笑了,一股原鄉在地居民好客的溫暖拉我走離了小徑,走進了咖啡香
這店的招牌也很有趣,摩凱卻不是摩卡,賣著咖啡但設計字上帶著白花卻不是咖啡豆
她們在店的對面有著自己的咖啡園
種完自己去殼,自己烘培,讓人享受摩凱對咖啡的用心與執著
說到去殼,我們曾一直以為(至少我這都市俗曾以為)咖啡豆是咖啡色的,其實不然,採下的豆子就跟青豆一樣
然後接這著要去殼、烘培,才會顯現比較濃的咖啡色彩
在摩凱,為了保有豆子完整性,用的是很特別的人工舂法去殼,當天老闆娘還很熱情地親自示範,當然也抓了些有心體驗的遊客下場體驗
去完殼的咖啡豆就長這樣,我個人覺得顏色看起來有點像玉米
讓我們對照一下去殼跟沒去殼的差異
在摩凱店裡不只是賣咖啡也賣紅藜餅乾等產品
原鄉資源比較缺乏,但是店主仍然試圖營造一些溫馨氛圍
但是我得說,其實在這裡最棒的溫馨就是店主的無敵好客啦~光這就贏了,其他的都可有可無
此外摩凱的景不錯,值得你來坐坐
不喝咖啡的也可以點愛玉,當天我們試過她們的百香果手工愛玉,一連點了兩三碗
就算不喝咖啡、不吃愛玉,我當天仍然有看到好客的主人不介意遊客走入店家欣賞風景,熱情地跟遊客寒暄攀談
這真的很棒!
摩凱就在霧台鄉54號,我還特意把住址記下,希望連帶能記著這裡的溫度跟美麗
歡樂時光總是短暫,終須一別,離開摩凱,往回走去
霧台,這小小原鄉卻仍然讓我再次驚喜
遠遠望見村子另一頭有著與平常迥異的建築
順著路,伴著彩霞,決心往那走去一探
原來是霧台基督教長老教會
雖已經過農曆年,但耶誕快樂的牌子仍在
整座教堂除了用石頭堆砌外,屋頂有著天使跟原住民雕塑
裡頭明亮,窗明几淨
特別造型的捐獻箱吸引了我的目光
離開了這,走到了三岔路
人生……是否也常有著三岔路?
不捨得抉擇,隨著日晷漸移卻不斷地提醒著我們終須一別
再次回首一望,提醒著這裡的純真、溫暖、熱情、好客與諸多美麗
旅遊小資訊:
位置:屏東縣霧台鄉
參訪地:霧台鄉
建議參訪方式:聚落內巷道狹小,多半僅能徒步或單車,聚落內無相當商業化,參訪時應格外尊重在地住民居住環境
所費參訪時間:建議約二個半小時
停車場與便利性:櫻花季期間有交通管制,自行車無法進入,非管制期間可於聚落旁線道邊路邊停車,並應注意安全
商家常見消費類型:小吃、餅乾、咖啡、手工藝品
商家常見消費金額:視商家公告,價格應尚平實
門票或其他必要費用:無
其他官方資訊:相關訊息可參考霧台鄉公所
週遭推薦景點或住宿之相關文章與資訊: